总投资5亿,以稻壳为原料,万吨级生物降解材料OHPC,今年底投产
此次落户的万吨级生产基地,由北京品稻联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设,其中一期投资2亿元,设备投资8000万元,计划年产2万吨欧普稀全生物降解颗粒材料,7月开工建设,预计今年底投产。
北京品稻联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,其母公司2015年成立的福建非常稻环保有限公司。品稻联商的核心产品欧普稀(OHPC)以稻壳、椰壳、核桃壳等非粮、可再生低值生物质原料,以及贝壳、蟹壳等海洋壳类低值生物质为基材,通过前沿材料学和生物学科技手段制成微纳米中间体改性材料,完全摒弃塑料性添加成分,开创了世界生物基材料的全新品类。
从技术内核来看,OHPC的突破源于颠覆性创新工艺。依托2015年中国首项“稻壳纤维合成树脂粉和稻壳纤维产品的制造工艺”专利,以及2017年获得的美国同类专利,该材料实现了100%非粮生物质原料的高效转化。生产过程中,通过物理研磨与生物改性结合的方式,原料被转化为纳米级颗粒,经特殊成型工艺形成性能稳定的复合材料,全程无“废水、废气、废渣”排放,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约40%,原料利用率达95%以上,兼具低成本与环保性双重优势。
在性能表现上,OHPC展现出多场景适配能力。其具备出色的阻燃性、机械耐久性、耐低温性和热稳定性,经特殊处理可在500℃以上环境使用,既能经受洗碗机反复清洁循环,也能满足医疗级应用的高标准。同时,其抗菌特性可有效消除细菌和微生物,而在环保降解方面,弃用品在厌氧环境下90-180天可100%全生物降解,庭院堆肥无残留,且能在海洋中完全降解,从根本上避免白色污染。
广泛的应用场景为OHPC打开了市场空间。目前,该材料已覆盖高端制造、智能装备、农业、教育、医疗、绿色包装、文创、玩具等领域,凭借优于传统塑料的质感,成为替代现有塑料应用的理想选择。因其符合欧美市场消费趋势,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等发达国家,国际认可度颇高——自2016年起,相关产品已连续9年进入瑞典政府采购平台,还被国际知名品牌汽车纳入规划,计划2025年全系禁用石油基塑料时采用其替代材料。
在产业协同与社会责任层面,品稻联商集团通过建立分布式收集网络,与稻壳、贝壳等原料产地政府合作推进初级加工,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。同时,OHPC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实践:为比利时Tomorrowland电音节提供绿色解决方案,参与“珠海—遵义东西部协作”,培育全国绿色新茶饮供应链中心,推动黔茶出海;在文化领域,联合相关机构建设故宫绿色文创标准认证体系。目前,公司已与中国商飞、中国外运、伊利、蒙牛、故宫博物院、宜家、LG等数十家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持续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。